EKsumic's Blog

let today = new Beginning();

Click the left button to use the catalog.

OR

[随笔]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给自己设限?

我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给自己设限:

  • 比如程序员35岁怎么怎么样
  • 比如自己40岁了怎么怎么样
  • 比如自己这辈子是学不好外语、数学怎么怎么样
  • 比如自己只配怎么怎么样

我倒是好奇了,

你不试试,

怎么知道你做不到?

讲讲我自己的事情吧,我没接触托福的时候,认为托福很难,当我备考并考过一次之后,我觉得也就那样,甚至比六级还简单;

我觉得日语很难,语法特别难,我觉得考不过N2了,但实际上,当我调整好心态之后,我发现,N2也就自然而然过了;

语言学习,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外语刺激的过程,如果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抵制情绪,那真的是很难学习,抵制心理会不断地像滚雪球那样,最终发展成“自己不是这块料”的认知,

这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。

 

字节跳动张一鸣:10 年面试 2000 人,我发现混的好的人,全都有同一个特质 

“Stay young”的人基本没有到天花板,一直保持着自我的成长。相反,很多人毕业后提高了技能,但到一个天花板后,就不再成长了。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MK4eQaflOW5prLF2Z47fqw

Twitter评论:

我发现大部分设计师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天花板,什么三十岁后学不动了啊,三十五岁不能做设计师要当高管之类的,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和懒惰找借口。另外一个错误的规划就是不停的学习技能和跟着风向跑。一个设计师到一定年龄应该在专业上形成自己的见解,有更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,而非掌握更多工具。

https://twitter.com/nishuang/status/1284675117033947139

 


你也许想问,解药在哪?

对不起,没有直接的解药。你不可能一下子就会建立自信,自己骗自己是做不到的。(那你要是能编出让自己信服的理由也是挺厉害的)

你需要不断地去做小事情,不断地从最基础的你能容易做到的开始去做、认真地做,这样自信会慢慢积累。

你千万不要想一下子迈大步子,我们的基础教育,总是唯结果论,我们的社会也是唯结果论,这样的氛围直接造成了现在的年轻人,非常地浮躁,任何事情都想一蹴而就。

而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是非常重要的,成功并不是一下子就获得的,而是从你决定要做开始,不断持续,不选择捷径,一步步、一天天拼命、认真、踏实地学习、积以时日。


心理学家表示:但凡给自己设限的人,这辈子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达到自己的限,甚至还在不停的降低,然后恶性循环,“因为一样东西不行,渐渐变得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”,然后开始自卑、自闭、超级绝望……

这种类似行为通常被称为习得性无助(Learned helplessness)。

 

同样是学习和生活,没有习得性无助的人面对挫折和困难,也会抱怨、也会不爽,但通常他们会去努力想办法并把问题解决。

习得性无助者,则一边放弃任何尝试,任事情乃至生活消沉,甚至自我催眠“我只是懒而已”“我不想做而已”“我不感兴趣而已”这样类似的借口层出不穷。

1978年塞利格曼专门发文阐释了,习得性无助在人群中的各种不同表现。实际上,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敢断定,这些习得性无助者往往都是生活的受害者

他们一定是在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的某个环节,受到了某种不正确的引导,或者没有及时受到正确的引导,才会在一件事情、一系列事情,甚至对生活都习得性无助

他们一定不是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笨的,一定是有人在直接或间接地暗示ta“你好笨”,ta才有可能慢慢地觉得“我太笨了!”,并把“笨”作为自己的属性,

一定是有人不间断地直接或间接暗示“你做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,你到底能干啥啊?”ta才会慢慢觉得“是啊,我好失败啊!”,

或许是有人总是不切实际地给ta灌输“你是最棒的!你太厉害了!没有人比得过你”这种毒鸡汤,导致ta有了过高的期望,进而因在实践中碰壁而万念俱灰(捧杀),ta才会觉得“我好失败啊!”

没有人是天生的自卑者。

如果这些无助暗示只是在某些领域倒也还好,但一旦绝望波及到方方面面,那就会很糟糕,

泛化的习得性无助会使得人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失去意义感和动力,就会导致抑郁情绪甚至抑郁症,可见习得性无助的危害。

不要因为“一时间英语怎么也考不好”或“一时间数学怎么也学不起来”而直接给自己判死刑了,为什么呢?

你确定你尽全力去学了吗?你确定你花了最大资源去学这门学科了吗?不,你没有,你只会因为受挫,而更加减少对该学科的投入。

你因为看到别人学得很轻松,觉得别人有天赋别人聪明,然后渐渐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的,这里我想补充一句:

所有人每天都在被动或主动接收信息,但由于各种原因,每个人的每天或长年累月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对称的,甚至永远相交从未平行。

请记住这一句话,这句话是你产生所有疑问和所有错误偏差认知终极原因

米开朗琪罗曾经说:

「If people knew how hard I worked to achieve my mastery, it wouldn’t seen so wonderful after all. 」

「如果人们知道我付出多大心血取得如此的成绩,他们就不会觉得如此美好了。」

自我设限」,顾名思义,就是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,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走出那个圈子。

比如从小就认定自己英语或数学不行。

自我设限,就是先有了一个结论,然后去找无数理由去证实这个结论。我先有了“我不应该努力学英语或数学”这个结论,然后再去找无数证据去支持这个结论。

根深蒂固。

心理因素对实现某些事情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。

其实说白了,不愿意相信自己了。

然而,害怕是本能,失败受挫也是常态,但若因此就告诉自己“你不行,你做不到的”,这跟胆小鬼又有什么区别?

在学习与成长之路上,最可怕的不是遇到限制,而是在没有遇到限制时,自己给自己设置限制。

自我设限,只会让自己错过人生的更多种可能。


而有趣的是,人们总是一边希望着“屌丝逆袭”此类事件不设限,但一边在自我修炼上根本不投入时间。

在逼乎,你会看到一群“智商决定论”的高票匿名回答者,它们把所有的成功都归功于天赋,连天赋都可能只是源自幼年阶段一些无意的选择……也就是说,TA们从幼年开始,已经是具有成功者天赋血统的人了。

不过如果你想让我相信“智商决定论”的话,

首先你得回答“大脑为什么会产生智慧”这个问题,

这个“连数学上都没证明,现代的计算机神经网络只是模仿,根本无迹可寻”的问题。

智商有点像「混沌理论」中的东西,你拿「智商」来类比「身体机能」的逻辑来证明「简单基因排序」与「智商」有强关联是不对的。

就比如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吧:原本爱因斯坦没有测智商的,但是说的人多了,爱因斯坦智商也就成140了。

还有一件好玩的事情:美国基因学家因“人种决定智商”言论被剥夺多项荣誉称号

你相信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吗?亚洲的基因和非洲人的基因已经决定了他们一定比白人笨。

这种论文发出来,先不说正不正确的问题,首先这位基因学家就会被认为是种族歧视。而且做科研的,很有可能后人的发现就会完全推翻前人的结论,比如冥王星就被踢出了九大行星……

所以呢,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去看看,这些高票匿名回答者

思考是一件很独立的事情,习惯于被动接受观点终归会被忽悠瘸了,我们需要用质疑从过去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,找出背后支撑它的论据和立场是什么。

你要说论据,TA们没有,只是完完全全的经验主义,经验主义的缺陷性就不用我说了吧,懂得都懂;

你要说立场,也许TA们发现了心理作用原来这么厉害啊,那么我来说一些让他们自暴自弃的话吧,反正来看这个问题的人肯定很自卑,我要让他们更自卑,更加自暴自弃,而且我还要伪装成揭露真理的人,让TA们羡慕我。


有些人成功确实是运气,但是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是必然的。

他们为何成功?

因为他们具备了成功者的素质,什么叫做素质?

学习能力思维习惯记忆能力联想能力等等。

这些能力是天生的吗?

这些能力都是在你学习中不断的锻炼出来的。


总是有人喜欢把努力和成功联系在一起,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,那我就不努力了,

你应当认为:“努力就一定会成功,如果我失败了,那一定是我不够努力。”

 

一般人会设限的范围:

  • 年龄设限:20岁能干什么,25岁能干什么,30岁做不了什么,35岁人生定型了,40岁……丢掉的是你的运气。
  • 感情设限:我觉得自己配不上TA。(现代年轻人谈起爱情,下意识地想到婚姻、房子、长相、家室、工作,然后有了诸多人眼里的不配。可这样的不配,未免太过肤浅和幼稚,真正成熟的感情,是寻求精神上的契合,而非物质外表上的相配。)
  • 能力设限:不敢想不敢试。

自我设限的真相就是:一次失败,终生认输。

你不是输给命运,而是输给自己

 

而我们有多少人,在自己的心上罩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,一次次地跟自己说不可能?

这就像跳蚤变成“走蚤”一样:并不是失去了跳跃的能力,而是一次次受挫后习惯了麻木了。入口的玻璃罩已经不在了,但是却罩在了它的心上,跳蚤没有了“再跳一次”的勇气。

尼克·胡哲曾在自传中写道:找到自己的目的,是活出没有限制的人生的第一步。

即使面对困难,依然对未来保持希望、对生命的各种可能性保持信心,会让你继续往目标迈进。

但要实现梦想,你内心深处必须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成功与幸福,你必须爱自己,就像上帝爱所有对自己重视的人一样。


最后想补充一个学习方法——「费曼学习法」。

直接的讲,「费曼学习法」就是「以教别人的方式来学习」。

我的做法是,搭建博客

 

为什么搭建博客?

以下是我搭建博客的记录:

「History」About this website

它记录了我从0开始,到现在整个网站的建设历程。

你可以发现,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你会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,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掌握这些知识,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多了!(编程方面的详细知识,你光是在学校是不可能学完的,因为实在真的太多了……这已经不是智商的问题了,问题是你有多少时间去学?每18个月就能迭代出新的技术,你学什么技术最终都会被新技术淘汰)

还有:

[长期更新]博客版本日志

这些问题,你不真正去使用自己做的软件,就不会想到去改进。

而且改进也是给自己积累技术知识,这些都不能算是经验,而是知识,因为这些细节方面的知识太多太乱太杂,以至于你在学校只能学习最基础最笼统的知识,细枝末节不是不重要,而是光一个细枝末节就能出一本书了,你怎么学?

这个时候你还在担心智商问题吗?你大概率在担心有没有时间学完这个东西吧?

所以,你不写博客,不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,永远都是东打一榔头,西砸一棒槌,学得乱七八糟,然后渐渐遗忘……

博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……


但你如果跟我说,你是搞学术的,技术知识对你没用,那么像爱迪生发明电灯、像瓦特发明蒸汽机这种,你都可以说是天赋,但是我相信,即使没有爱迪生,也会有别的人发明出来的,你可以把这些人夸上天,就是说爱因斯坦智商是140一样,但是有用吗?

人一生的成就,智商只是一个组成部分。它可能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必要条件,但是还有许多其他必要的条件也都不可缺失

这些必要条件也还都处于混沌之中,不然的话,你就可以批量造“爱因斯坦”了不是嘛。

 

推荐书籍:

《Life Without Limits: Inspiration for a Ridiculously Good Life》 Author:Nick Vujicic

《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,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》作者:老杨的猫头鹰

 

扩展阅读:

[1] 人是如何陷入自卑和抑郁的?又该如何跳出?从小狗实验说起

[2] 高级的人生,不需要给自己设限 

This article was last edited at 2020-08-04 16:00:14

* *